發表文章

護唇膏01-酪梨乳油護唇膏

圖片
終於實行作護唇膏了 之前在網路上做很多功課 一直在考慮用油的比例 本來打算用 蠟:脂:油=1:3:3 因為是用棒狀 所以怕會轉得出去 轉不回來^^" 所以改用 蠟:脂:油=1:2:2 晚上10點匆匆開始製作 秤蜜蠟時 有點難度 買的蜜蠟是一大塊 要切實在很有難度 後來就用刀子從邊緣用削的 削了好一陣子才終於有3g 這樣後來拿去隔水加熱 也比較快可以溶解~ 因為製作量不是很大(製作後是四管多一點) 酪梨油一不注意 多倒了1g 本來想跟黃金荷荷巴油各分3g 3g的 油量用太少也真不好倒.... 要入管子時 倒到後來 也真迅速就凝固了..冏 只好再去加熱了... 成形時 還滿期待的 滿滋潤的 至少本來容易乾燥的嘴唇 不再很乾燥了 也亮亮的 加的薰衣草精油似乎不夠 聞不太出來 不過用來隔水加熱的容器真的很難洗.. 用完再製作下一種~ 成分表 蜜蠟 3g 乳油木果脂 6g 酪梨油 7g 薰衣草精油 3d ------------------ 1:3:2 最適合 try try 蜂蠟 可可脂 乳油木果脂 橄欖油 蓖麻油 荷荷芭油

蜂蠟

圖片
看大家分享自己做的護唇膏時 自己也很想做做看~ 發現其實也不難 不過我就只差蜂蠟了 雖然說話化工行也有在賣 不過我比較想要養蜂場賣的那種 感覺最純了 用量不多 也不想買太多 總之我就是買到了 拿到的時候 覺得很漂亮^^ 不過底部有黑黑點點 買家解釋說 "黑色沉積物是天然蠟在溶解過濾時裡頭的殘餘物。 其為自然物質,除了影響觀瞻外倒是沒有任何影響, 製作時會沉澱在底部,如果做護唇膏誤食也沒關係, 那都是天然品,對人體絲毫沒影響。 因為我不過度加熱與多次過濾來破壞蠟的成份, 所以我的產品都是最接近天然品與成份的狀態" 接下來就是期待做護唇膏的時候了ㄏㄏㄏ

NO.22 烏龍茶樹家事皂

圖片
有一天 我跟媽媽去逛逛 逛到美華泰 我看見我媽竟然買了洗衣皂 我就問我媽"為什麼要買 我會做給你阿" 之前因為我阿姨給我媽超級多的洗衣皂 所以我一直沒有在做家事皂 我看家裡的洗衣皂都還有 就都口頭上根問我媽 還有沒有 我媽都說還有 所以就都沒做 因為這個事件 我就開始動手做家事皂 之前做了 咖啡家事皂 那時老媽說軟軟的不好用 後來我才發現 氫氧化鈉的用量要改 這次識相的減量才用1%... 看報章雜誌有報導手工皂的家事皂 除了椰子油就外 就是用芥花油 我也想買 但是量販店等都很大瓶 用不了這麼多 這時真希望媽媽是用芥花油煮菜的... 小瓶的感覺又很貴 所以我就用橄欖油來護手 平常就在泡茶喝 作的過程中 順手將泡的茶拿來用XD 融鹼時 呈現深咖啡 我想說 該不會要變咖啡皂了吧....!? 後來油鹼融合時 開始就咖啡咖啡的 後來慢慢變得很粉的淡橘 感覺還滿特別漂亮的^^ 不過脫模出來 給的驚喜 就是如同一般椰子油做出的顏色瞜 白帥帥 看很多清潔用品都加茶樹 柑橘類的精華 所以我這只加茶樹 果真跟其他的皂很不一樣 好難切喔~~~ 真的很硬.... 但是很有成就感 做好後應該是要過一個月才能用 我都問我媽 會不會期待 但是怎麼問 都看不出我媽有在期待的樣子 真是掃興XD 這次的家事皂讓我的椰子油大失血....... ------------------------------- 突然想起的題外話 當我在保溫每個做好的皂的時候 拿出來的時候總是有一樣的味道 讓我無形中認為皂的味道就是這樣 也納悶怎麼我有加精油 但是要很近才聞得到精油的味道 (雖然我知道精油的揮發快 味道不持久) 後來才意識到 我的保麗龍中還有可可脂在裡面 原來保溫的皂的味道都被可可脂給傳染了 成分表 橄欖油 60g 椰子油 240g NaHO 52g(1%) 烏龍茶 117g 茶樹精油 60d ISN: 228 製作日期:2009/03/02 入模日期:2009/03/02 脫模日期:2009/03/03 熟成日期:2009/04/30

NO.21 乳油木洗髮皂

圖片
這塊皂算是臨時起意才動手做的 不過 其實現有的洗髮皂也用的差不多了 在出門前一小時才起意做的 本來打算先將油秤好 回家在繼續接下來的步驟 不過想要將皂一口氣做好的想法就是耐不住XD 所以就非常迅述的製作拉 之前摔斷的溫度計摔破了 前一陣子跑去第一去添購 順便買蓖麻油 蓖麻油我覺得對我來說是必加的油 被前田京子的書上說法給迷上了XD 其實一個小時匆匆的做 果然太匆促了 其中除了做皂還要為出門做準備...... 到要出門時還不能入模 不過其實我也很擔心 因為加了蓖麻油 會加快trace 因為時間的關係 就放著了 回來的時候 發現有點凝固 本來想說將就一下 就這樣放著吧 不過轉念一想 若是脫模時不能完美的拿下來怎麼辦@@" 最後還是乖乖的趕緊加加精油 然後入模了 表面就變得較不平坦 切開的時候 還有洞洞 想是空氣隨著入模了 就這樣吧~ 成分表 橄欖油 90g(何首烏、薰衣草、迷迭香浸泡) 椰子油 54g 乳油木果 15g 酪梨油 36g 蓖麻油 60g NaHO 41g(5%) 水 117g 迷迭香精油 50d 薰衣草精油 30d ISN: 138 製作日期:2009/02/26 入模日期:2009/02/26 脫模日期:2009/02/27 熟成日期:2009/03/26

左手香汁

連莖帶葉剪下來,洗乾淨(水分儘量甩乾) 切小段丟進果汁機打碎,攪不動時加一點水 打完之後,把渣濾掉,就完成啦~~ 左手香本身滿多汁的,所以水不用加多,這樣 打出來也比較濃,我是這樣做的,參考看看囉 from:JadeChen

NO.20 乳油木紫草皂

圖片
這次沒有用棕櫚油 用乳油木果脂來固定形狀 用了25%的比例 不曉得會不會太滋潤^^" 冷的天氣也將要過去 這塊皂要等到冬天再用吧 做這塊皂發生了點倒楣事 在融乳油木果脂成液態時 發現有雜質 之前有溶過一次沒有這樣的情形 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買的這個乳油木果脂 是沒有精緻過的關係 本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說就算了 後來還是將這雜質給過濾掉了 多花了些手續與時間 後來在收拾時 不小心摔斷了一個溫度計.... 以後先將就一下 都用同一支吧... 在我有限的粉類中 我覺得碳粉讓我覺得最能染色的感覺 就是粉粒比較細 我想我比較偏好這樣的感覺吧^^" 後來決定用紫草根粉 想要有紫紫的感覺 不過剛染起來看似黑色 我還在想這就跟碳粉一樣了 不過還是看得出來有不同的感覺 成分表 橄欖油 111g 椰子油 54g 乳油木果 75g 葡萄籽油 30g 葵花油 30g NaHO 41g(5%) 水 117g 絲柏精油 20d 檸檬精油 30d 迷迭香精油 15d 茶樹精油 15d 薰衣草精油 20d 紫草根粉 ISN: 129 製作日期:2009/02/01 入模日期:2009/02/01 脫模日期:2009/02/02 熟成日期:2009/02/25

苦茶油

圖片
很久之前酒很想要買苦茶油 想用來洗看看感覺 外面看到的都賣得很貴 $500上下吧 買不下手 過年期間 去了青八坑 那邊有很多賣茶葉的 也有賣苦茶油和茶籽油 問了一家 說苦茶油賣350 茶籽油賣500 跟她說我要用來做皂 就說不用買太好的 就給我苦茶油 後來算我300 我想也OK拉 就買了 還滿高興的 想買也想的有一年多了吧 我想 可以賣到這樣的價錢 可能不是第一道油吧 不過還是令人感到興奮 有點迫不急待想用來做皂:P 下次去的時候 我想要買茶籽油來做皂看看 這大概要等一年以上的時間才會買吧... 好期待喔~~

鉀NO.01_迷迭乳油洗髮精

圖片
打算將自己做的沐浴用品帶到別的地方用 帶固體皂的話就比較不方便 所以才著手做液態皂 在網路上吸取液態皂的製作配方及注意事項 就自己寫出自己的配方 不過我覺得我的配方好像太多種類的油品了^^" 整體來說製作液皂真的很累人也很花時間 在攪拌時真想買個電動攪拌器來用^^" 在與鹼水融合前 隔水加熱令油升到70多度真不容易= =" 而剛將koh放入水中 溫度也沒飆高 後來還是隔水加熱了 用了很久才將兩者混合 剛開始攪拌時 鍋的邊邊都是泡泡 我想應該是 有空氣在裡面的緣故 我覺得再繳下去也不是辦法 當時天氣也很冷 皂液溫度很快就降了 過了一天 我就用隔水加熱的方式攪拌 也攪了很久 過程也真辛苦 不過到後來看到皂液慢慢變成太妃糖那樣 真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沒有可以包住保溫 就放進沒在蓋的被子中 過了二週 滿心期望地在融於水 用1比2去融 融完沒有想像中那樣透明 至於為何 就不得而知...... 期待洗後的感覺~ -------------------- 溶完不透明,是因為乳木的關係。 鉀皂的透明度跟油的選用很有關係,未皂化物多的油溶起來都不透明。 即使油都選很透明的,剛開始溶也不會很透明, 要靜置兩週讓多餘結晶離析後,才會變得很透。 用後不透明的油包括:棕櫚油、荷荷芭油、乳木、可可脂、未精製油等 from:Examplemom -------------------------------------------------------- 靜置後確實較透明~顏色變得較綠黃 成分表 橄欖油 40g 20% 椰子油 60g 30% 篦麻油 40g 20% 乳油木 10g 5% 酪梨油 30g 15% 葡萄籽油 20g 10% KOH 43g 水 156ml 迷迭香花草茶 400ml 製作日期: 2008/12/23~24 熟成日期: 2009/01/06

NO.19 杏仁酪梨碳皂

圖片
突然很想要做皂 所以就突然去做皂 之前就已經寫好幾個配方了 所以這次做皂時 還猶豫了一下 要先做哪個配方^^"? 在量油的途中 順便利用張小P先生提供的 手工皂計算網 計算鹼的用量 (通常都是自己去計算) 才發現我的用油量 少了10g 也剛好多倒了油 也差不多都補上預定用油量了XD 順便製作模型 比上次的加寬的一點 不過在組合的時候 發現四的底部角角的部份 有兩測有洞 所以不能直接將皂液倒入 沒有耐油紙 所以就用保鮮膜代替 保鮮模比較難控制它的形狀 以後還是用耐油紙 比較方便裁切 這個皂花了較多的時間入模 而用碳粉渲染 較屬臨時起意 效果還不錯 感覺挺成功的 因為加了酪梨油 所以還是有點期待 做出來的皂會有綠色的 不過結果 並沒有綠色orz 大概比起之前做的 酪梨茶樹皂 酪梨油用量的差別吧 成分表 橄欖油 68g 棕櫚油 37g 椰子油 45g 可可脂 30g 甜杏仁油 60g 酪梨油 60g NaHO 39g 水 117g 絲柏精油 20d 快樂鼠尾草精油 25d 山雞椒精油 20d 備長碳粉 ISN: 12x 製作日期:2008/12/05 入模日期:2008/12/06 脫模日期:2008/12/07 (經由頑皮俠,原來我打錯日期了XD) 熟成日期:2009/01/02 -------------------------------------- 經由頑皮俠 的提醒 以後我還是將皂放在保溫箱的時間更長些 通常是大於放一天 小於二天 就拿出保溫箱 (每次做皂 都超期待 會變成是什麼樣子的) 不過也確實覺得 最近的皂 都會有白粉產生 以後多注意些

No.18薰衣迷迭洗髮皂

圖片
參考前田京子的書 用迷迭香加薰衣草做香草精代替水 也用相同比例加入精油 上次的洗髮皂不錯用 自己DIY總是喜歡做些有別以往的東西 如果因上次用的不錯 就永遠用這個配方 也只會落於無所創新之處XD 所以自己其實也很想嘗試不同的配方洗洗看 因為上次做的將要用完 就趕緊寫新的配方 老媽知道之後 就說幹麻不用液態的 這樣比較好洗 不過家裡的洗髮精還有 所以以後再試試看 目前還在研究中 而且比較費時費力的樣子 心理的某處 還是比較偏愛固體皂XD 用了香草精替代水 顏色當然與水不一樣 不過在鹼水與油融合攪拌時 卻是跟普通時一樣 讓我有點小失望 我還期待會有不同的顏色出現 不過在皂化保溫的的過程中 因為習慣性去偷看XD 所以發現顏色不一樣ㄝ 哈哈哈 還真有點高興XD 本來以為會是又軟又難脫模 但是 也沒想像中的難^^" 還是加入了檸檬汁~ 讓頭髮能柔順些 希望會不比上次的洗髮皂遜色~ ---------------------------------- 這塊皂洗起來 也順順的 隔天頭髮也好整理 也不愧是手工皂 洗起來感覺頭洗的很乾淨 而用量比上次較省些 成分表 橄欖油 90g 棕櫚油 45g 椰子油 45g 葡萄籽油 30g 蓖麻油 60g 葵花籽油 30g NaHO 39g 水(迷迭香+薰衣草) 117g 檸檬精油 16d 薰衣草精油 32g 迷迭香精油 16d 檸檬汁 20ml ISN: 125 製作日期:2008/11/04 入模日期:2008/11/04 脫模日期:2008/11/06 熟成日期:2008/12/02

NO.17 紅棕修復皂

圖片
終於用到紅棕去做了~~ 當然是期待其修復功力XD 在攪這鍋皂時 一開始較透明的時候 感覺好像果汁ㄧ樣^^ 讓人想要喝下去的感覺~ 後來也變的比較橘 要脫模時 絕得是有史以來較難脫模 不是因為太軟 而是因為太硬了~~" 大概是因為棕櫚油有20%吧 為了想要保住平滑的外表 又不想因為太用力把外表弄壞 所以脫模時著實費力XD 難得做好但是有點缺陷的模型 因為太用力就變的更不完美了 是該重新做新的的時候了 這次有別於以往 大概就是更多的白粉了 以前超級少有這樣的情形 有這樣的情形對我來說也真是少見XD 這是的皂滿硬的 在洗的時候應該可以撐久一點吧^^" 做的皂老是被家人嫌真迅速用完 三人在用的 且我都抹超多皂 當然會用的迅速XD 成分表 橄欖油 120g 紅棕櫚油 60g 椰子油 45g 葡萄籽油 30g 杏仁油 45g NaHO 39g 水 117g 茶樹精油 25d 薰衣草精油 30d 迷迭香精油 20d 白嶺土 ISN:132 製作日期:2008/10/23 入模日期:2008/10/23 脫模日期:2008/10/25 熟成日期:2008/11/13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ISN、water計算方法

配方皂化價計算方法 皂化價是計算1克油脂皂化所需的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氫氧化鈉×1.4=氫氧化鉀)的重量。 公式為: 油脂總重×該油脂皂化價=配方中該油脂所需氫氧化鈉總重 所需氫氧化鈉×1.4=所需氫氧化鉀總重 例A: 椰油皂總重為1000公克 1000*0.19(椰子油皂化價)=190(此配方需190公克氫氧鈉)。 若製作液體皂190(配方氫氧化鈉總重)×1.4=266(所需266公克氫氧化鉀) 例B: 椰子油200公克、棕櫚油300公克、橄欖油500公克,此配方總重為1000公克。 (200椰子油×0.19椰子油皂化價)+(300棕櫚油×0.141棕櫚油皂化價)+(500橄欖油×0.134橄欖油皂化價)=147.3 四捨五入=147(此配方所需氫氧化鈉總重) 若製作液體皂147(所需氫氧化鈉總重)×1.4=205.8(所需氫氧化鉀總重) 四捨五入=206(此配方所需氫氧化鉀總重) *製作液體皂時考慮成品透明度通常可再加上2%~5%氫氧化鉀的用量。 (206×2%)+206=210.12(氫氧化鉀) 四捨五入=210公克 或206×1.02=210.12 INS值計算方法 INS值是計算成皂硬度的參考數值(成皂硬度會隨環境濕度而有所變化),INS值愈高成皂愈硬。建議使用120~160之間的INS值。液體皂則不用考慮INS值。 公式為: 油脂INS值×所需油脂占總配方比例=成皂的參考硬度    例: 總重1000公克的油脂配方 20%椰子油200公克、30%棕櫚油300公克、50%橄欖油500公克 (258椰子油INS值×20%)+(145棕櫚油INS值×30%)+(109橄欖油INS值×50%)=149.6(此配方的INS值) 水量計算方法   一般水量計算方法有三種 配方中氫氧化鈉的重量×2.3~3.5=此配方的水量 (配方中氫氧化鈉的重量÷0.3)-配方中氫氧化鈉的重量=水量 ...

NO.16 溫暖可可橄欖皂

圖片
最近買了可可脂 迫不及待就很想用 當然也買了其他之前也沒用過的油 也因此 寫了好幾種未來要做的皂配方^^ 以前都是以橄欖油、椰子油、棕櫚油為主 這次只單單用兩種油 感覺像是挑戰前所未有的情況^^" 在攪拌的時候 因為有可可脂的味道(就似可可味) 加上顏色 淡淡的黃色 感覺給人很溫暖的感受 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 固為此皂取名"溫暖" 加上 這塊皂應是適合冬天使用 希望冬天也能有溫暖的感覺~ 這塊皂真的超級好脫模 很久沒這麼順利脫模了T^T 剛脫模的皂就如圖片較白的部分一樣 但隔一天就變的較黃的了 我還以為較白是我的錯覺 因為底部是較慢才脫模 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錯覺 這塊皂超會流汗 倒是覺得很難得 以前的皂都幾乎不流汗 所以三不五時就替他們擦汗 好似照顧可愛的東西一般^^ 期待洗起來的時候 ------------------ 最近用來洗了 如同書上寫的 可可脂會產生保護膜 所以會感覺的有可可脂的成分 真的是滿適合冬天用 也保溼 不過較不起泡 所以下次多加椰子油吧~ 至少洗完當然不會養啦 ------------------ 成分表 橄欖油 261g 可可脂 39g NaOH 36g 水 117ml 藍梅粉 絲柏精油 25d 薄荷精油 20d 製作日期:2008/09/30 入模日期:2008/09/30 脫模日期:2008/10/01 熟成日期:2008/10/28

乳木果脂

圖片
說是西非婦女手製的 本來是要買精緻的 但是看到EP's 在賣西非婦女手製 光看就很想試試 雖然之前沒有用過乳木果脂 也沒有體驗過其效用 但是機會難得 所以第一次用 就買這個 感覺很期待~~

NO. 15 碳的馬賽皂

圖片
呼應以前的話 所以這次放了碳粉進去 黑黑亮亮 感覺真的很成功似的~~ 比上次好多了 有人分享如何製作吐司模型 在這裡首次使用 不過我好像做的不好 還會漏 不過漏的不多 雖然可以很容易脫模 但是這次的皂 可能因為天氣因素 並不是那嚜好脫模 花了很久的時間 才脫模 雖然順利 但是也是軟軟的 再切皂的時候 覺得切面好漂亮喔 *^0^* 現在變的很期待 切面會是如何 外表長的在不好看 但是切面實在令人賞心悅目 這次覺得有點果凍現象 總覺得很難得^^" 成分表 橄欖油 216g 椰子油 42g 棕櫚油 42g 水 117g NaOH 41g(5%) 備長碳粉 茶樹精油 25d 山雞椒精油 20d 快樂鼠尾草精油 20d 製作日期:2008/09/12 入模日期:2008/09/13 脫模日期:2008/09/27 熟成日期:2008/10/12

NO. 14 檸檬迷迭香洗髮皂

圖片
差不多將要用完上一次做的洗髮皂 趕緊做新的備用 鑑於上一次做的 洗起來感覺不錯 在洗的當中 覺得滑嫩滑嫩 吹完頭髮後也覺得骨溜骨溜 不過隔一天的頭髮有點不好整理 所以這次以檸檬為主 在攪拌完後40分鍾 就出去買個東西 回家後(約30分鍾後) 發現那一鍋皂變的跟以往不一樣 就像是早餐店用的奶油 黃黃的又有點透明 而且變的一點也不沾鍋 緊張之餘 在多攪拌幾下 加想要加的精油 覺得差不多 就入模了 放了一天 隔天覺得軟軟的 放了好幾天之後 也覺得軟軟的 之後好不容易脫模了 但是外型就變的很不好看 不過晚些日子去看 就變的很硬 真的完全不知道之前那嚜軟 是在軟些什麼= =" 總之熟成後 就迫不及待的拿去洗頭髮了 感覺比上一次要用多一點的量 才夠洗頭 不過過程中 也是不錯洗 吹頭髮也很順利 重要的是隔一天 頭髮不會像上次一樣不好整理 反而很骨溜骨溜 而且深深感覺 用手工皂洗頭 比起市售的洗髮精 要洗的乾淨多了 成分表 橄欖油(迷迭香浸泡) 90g 椰子油 45g 棕櫚油 45g 篦麻油 60g 杏仁油 45g 葡萄油 15g NaOH 38g 水 100ml 檸檬汁 17ml 迷迭香精油 25d 薰衣草精油 25d 檸檬精油 50d 製作日期: 2008/08/13 入模日期: 2008/08/13 脫模日期: 2008/08/27 熟成日期: 2008/09/13

13th--酪梨茶樹皂

圖片
以前雖然有做出自己喜歡顏色的皂--綠色 但是並不接近我喜歡的那種綠色 當初加入的酪梨油 沒有現在的多 所以呈現出來的顏色 並不如預期 這次的綠色滿讓人喜歡的 加入了最喜歡的茶樹精油 並不是因為喜歡它的味道XD 而是喜歡它的功用 剛打開來聞的時候 一直很困惑 茶樹的味道怎嚜或是這樣^^" 後來混合了幾個精油後 聞起來的味道感覺滿熟悉的 卻想不想來是在哪聞過類似的味道 還滿喜歡這樣的味道:) 這款皂是打算用來當洗面皂的 (怎嚜接下去勒......略) 要脫模前 感覺還是軟軟的 但是 很好脫膜 而且很漂亮的感覺 到熟成前去摸它 依舊覺得不夠硬 還滿擔心會不小心讓我摸到變形 不過時間一久 也慢慢變硬了~ 整體而言 我還滿喜歡這次做的皂:) 附帶一提 就是在脫模完之後 放在桌上晾 無意見發現怪怪的痕跡 讓我覺得如此喜歡的皂被破壞了一下 冏rz 我想可能是蟑螂咬的吧- -" 到了後來 顏色退了 不愧是天然的染色... 成分表 oil 1. 橄欖油 111g 37% 2. 椰子油 48g 16% 3. 棕櫚油 36g 12% 4. 酪梨油 90g 30% 5. 蓖麻油 15g 5% Essential oil 6. 茶樹精油 50d 7. 迷迭香精油 25d 8. 薄荷精油 15d 9. NaOH 39g 10. 水 117g ISN: 133 PH: 8 製作日期:2008/07/17 入模日期:2008/07/17 脫模日期:2008/07/19 熟成日期:2008/08/07

12th--迷迭何首烏皂

圖片
一直都很想做專門用來洗頭髮的皂 想要試試用手工皂洗出來的頭髮 有什麼特別之處 也很期望能得到網路上看到的好處:) 但是缺少了橄欖油 也知道何首烏對頭髮的好處 說是可以讓頭髮更烏黑 我這2X年來都不烏黑的頭髮 會變的比較烏黑嗎^^"? 剛好jadechen大大開個合購的文 面交地點也是方便的地方 所以就購足做這塊皂哦材料^^ 很早就已經寫好這次洗髮皂的配方 記得是參考板上的某一版友的配方 只是將苦茶油換成橄欖油而已的樣子(有點忘記了) 苦茶油對我來說真的滿貴的^^" 下不了手去買它 加上前田京子的書 有說迷迭香能使頭髮有光澤和彈性 也刺激毛根來促進發毛 好像也不錯的樣子 買了瓶迷迭香精油 加上之前買的迷迭香葉 想要做的洗髮皂的元素都齊了 我記得是從年初吧 就想做洗髮皂 只是一直都很忙碌 所以拖到五月份 才忙裡抽閒來完成這塊皂 現在還沒熟成 等不及等熟成時 來試試看了:D 成分表 oil 1. 橄欖油(何首烏浸泡) 90g 30% 2. 篦麻油 60g 20% 3. 椰子油 75g 25% 4. 棕櫚油 60g 20% 5. 葡萄籽油 15g 5% Essential oil 6. 迷迭香精油 12d 7. 零檬精油 12d 8. 薰衣草精油 24d 9. NAOH 42g 10. water(迷迭香) 117g ISN:149 ph:8 製作日期:2008/05/13 入模日期:2008/05/13 脫模日期:2008/05/15 熟成日期:2008/06/15

11th--玫瑰綠茶皂

圖片
在一次以玫瑰為主題 是因為媽媽買了一大包的玫瑰 拿來要喝玫瑰茶 我來幫媽媽早點消耗吧XD 這次用來泡在橄欖油裡 記得在做的時候 隱約有從橄欖油裡聞到淡淡的玫瑰香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就是了 有時有聞到 有時沒有XD 要加一些添加物的時候 我發現 放做皂材料的箱子裡的 粉類的材料的塑膠包裝 似乎有被蟑螂咬過的痕跡 orz 為了不在讓可怕的蟑螂亂咬 趕緊對包裝加工 希望不會再有這樣的事發生 損失了玫瑰果粉 掉到包裝外 而且也長出蟲 當務之急 也只能都丟掉了...... 當入完模 隔天興沖沖的去看一下皂 發現怎嚜摸起來軟軟的 跟以前的經驗很不一樣 以前過了一天 都會覺得模起來會比較硬 過了幾天 也還是軟軟的 只有接觸空氣的表面 感覺最正常 過了一周也一樣 雖然有有點硬的感覺了 後來我等不及了 就脫模了 結果是上重下軟 整個就要往下攤掉的感覺 冏rz 我想是不是有失溫阿!? 趕快切一切 太軟的就丟到保鮮膜裡 勉強給皂一個形狀- -" 算是外型最醜的皂吧 幸好一個月過去了 ph值有降下來 還是一個可以用的皂了 成分表 oil  1.  橄欖油(玫瑰浸泡)  165g 55%  2.  葵花油 30g  10%  3. 椰子油   45g 15%  4. 棕櫚油  30g  10%  5. 葡萄籽油  30g  10%  Essential oil  6. 玫瑰精油  25d   7.  零檬精油  15d  8.  薄荷精油  15d  9.  NAOH  39g  10.  water  117g  11.  綠茶粉  2g ISN:126 ph:8 製作日期:2008/03/28 入模日期:2008/03/29 脫模日期:2008/04/07 熟成日期:2008/05/07

酒入皂要注意的事

要先將酒中的酒精蒸發掉 可以使用隔水加熱的方式 要保留漂亮的顏色,可用一半紅酒溶鹼 其餘等到油鹼混合後,再加入另一半紅酒 酒粕要直接加入,可等到快trace時再加入 (by gelyoyo)